玻璃鋼漁船技術獲重大進步
發布時間:2018-05-1139米玻璃鋼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漁船的設計建造依托“玻璃鋼漁船設計研究及產業鏈”項目,是農業部主抓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的重大區域性、行業性重大項目之一。與會代表在大連環球國際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現場會的工廠碼頭登船考察了39米玻璃鋼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漁船“隆興801”和“隆興802”船。同時,該公司被全國玻璃鋼漁船產業技術發展聯盟確立為遠洋漁船建造示范基地。代表們紛紛上船,對該船的模具、船體結構和上層建筑、機電配置、建造工藝等情況進行了仔細的察看切磋,來自國內外的同行們一致贊賞該船的設計與建造工藝精湛,質量上乘,可與在航的國內外同類遠洋漁業船舶媲美。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李書民指出,“39米玻璃鋼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漁船”是國家漁業裝備科技創新聯盟的成果之一,也是玻璃鋼漁船設計、建造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可喜可賀。中國是漁業大國,但漁業裝備相對落后,尤其是漁船裝備落后,主要表現在木質漁船多、能耗高、安全隱患較多、缺少標準化船型、玻璃鋼漁船數量偏少,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是現代漁業發展中的一塊短板。為改變漁業裝備尤其是漁船裝備整體落后的問題,農業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時為推進漁船裝備,尤其是玻璃鋼漁船的發展,漁業漁政管理局在漁業節能減排項目中,連續多年安排了一定資金推廣示范玻璃鋼養殖船,在行業科研專項中開展了玻璃鋼船型研發。盡快推進漁業裝備升級改造,補齊漁業裝備這塊短板,努力推進漁船標準化。推進漁船標準化改造,更新淘汰高耗能老舊漁船,發展玻璃鋼漁船,推廣應用漁船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國家漁業裝備科技創新聯盟和全國玻璃鋼漁船產業技術發展聯盟在發展我國玻璃鋼漁船的事業中要繼續發揮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引領作用,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方面引進業內專家學者,組成更加緊密型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團隊,構建有效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機制,攻克漁船設計、建造和研發等各個方面的關鍵技術,為提升漁船產業生產競爭力,推動玻璃鋼漁船標準化、系列化、模塊化、量產化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業部漁業船舶檢驗局局長李昌健表示,在管理層面上,首先要努力增強對玻璃鋼漁船在我國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認識。在技術層面上,相關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要立足科研,放眼實際,不斷研究玻璃鋼等復合材料的性能,成型條件以及優缺點等,為玻璃鋼漁船設計建造打下理論基礎。同時,也要培養專業的玻璃鋼從業人才。在當前形勢下,漁船檢驗機構要緊緊圍繞漁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大局,做好服務工作,推動玻璃鋼漁船發展。一要繼續配合做好海洋漁船標準化改造工作。船型標準化是國外成功的發展經驗,發展玻璃鋼漁船是我國漁船更新改造的需要。漁船檢驗機構要以玻璃鋼漁船標準化為抓手,注意與產業聯盟、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等交流合作,共同引領技術創新和進步,促進海洋漁船標準化更新改造的實施。二要繼續完善玻璃鋼漁船建造相關法規與標準體系。要根據玻璃鋼材料的發展情況和當前國際國內玻璃鋼漁船技術的實際,適時修訂完善規范,并制定玻璃鋼漁船檢驗的專門指南,從法規上保證玻璃鋼漁船質量,提高玻璃鋼漁船技術性能。開展玻璃鋼漁船專業檢驗人員培訓,提升玻璃鋼漁船檢驗水平,同時,更加注重建造標準、檢驗標準的執行,為玻璃鋼漁船的建造質量保駕護航。三要以“兩個評價”為抓手,做好玻璃鋼漁船建造質量保障。使用“標準船型評價方法”選定優秀的船型,讓玻璃鋼漁船從在圖紙上的“胎兒期”就符合“安全、環保、經濟、節能、適居”的現代漁船發展方針。通過“漁船建造技術條件評價”找到符合建造條件,具備建造水平能力的建造單位保證玻璃鋼漁船被高質量建造。
研討會上,大連金槍魚釣遠洋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勵振羽、大連海洋大學副院長隋江華、力聯思樹脂集團銷售總監FonsHarbers、市場總監嚴政華、大連環球國際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寧康華、日本山口設計事務所山口清貴、日本洋馬發機(上海)有限公司王衛忠、日本東洋冷藏株式會社川上泰弘分別就“造金槍魚釣船的抉擇”、“玻璃鋼漁船在遠洋金槍魚延繩釣業中的應用”、“玻璃鋼漁船的優勢”、“船廠建造中解決的關鍵技術”、“日本玻璃鋼漁船的發展歷程”、“玻璃鋼漁船材料安全性能保障”、“玻璃鋼遠洋漁船主機選型”等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研討交流